身處在科技進步的時代,應該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特愛懷舊的人事物,尤其傳統點心更是讓人難以忘懷,總能用簡單的食材擄獲饕客們挑剔的味蕾,今天就要來介紹個人平日很愛吃的古早小點,看看你們知不知道它們叫什麼來著吧!
牛汶水
牛汶水是古時候客家人耕田休憩時所吃的小點,外觀雖然看似一般的麻糬,不過口感上更帶有Q勁,但完全不會黏牙唷!淋上黑糖薑汁吃下口有薑的辛辣,配上花生粒和芝麻增添味覺層次,甜度也不會太高,很適合入冬時來一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花生糖
花生尬上香菜沒想到意外合拍,第一次吃有被它們倆綜合在一起的味道驚艷到,因為本身不太喜歡香菜的香氣,所以初下口帶有點膽怯,真材實料的花生糖吃得到原料的顆粒感,不過整體來說個人覺得有點甜, 所以可以搭配無糖飲料一起當下午茶嘟嘟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白糖粿
白糖粿是由糯米糰下鍋油炸的傳統點心,膨脹後起鍋再沾上花生粉或是芝麻糖就大功告成囉!外酥內軟帶點Q黏,至今吃過的都沒什麼油耗味,尤其使用芝麻粒會使香氣更足,而最近很紅的「老窗」則是多了一些像是抹茶、紫薯、黃豆等創新口味,有去台中的朋友可以嚐看看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狀元糕
同樣以糯米為主原料的狀元糕,蒸熟後熱熱的吃口感比較綿密,放冷後則是帶點Q,以前比較常見的是花生和芝麻內餡,現在不時會看到像黑糖或是抹茶等比較不一樣的選擇,但不得不說要找到它的蹤跡真的是有點難度,不過偷偷跟你們說士林夜市裡就有藏著一家好吃的狀元糕小攤車喔~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小時候大餅
會知道這款傳統點心就是因為小時候常去榮總醫院回診,老爸都會準備一塊大餅讓我在等待叫號時啃,但千萬別誤會它不會硬邦邦的難下嚥,反之紮實頗有嚼勁愈吃愈涮嘴,原味簡簡單單的就很推,還有像是蔓越莓、黑糖或是鹹的口味也都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涼圓
平時在夜市裡很常見的涼圓,一小份只要銅板價就能吃到多種口味,Q彈透明的表層裡頭包著紅豆、綠豆、哈密瓜、草莓等等的餡料,冰冰涼涼吃起來滿清爽~不過除了紅豆、綠豆,其他的水果內餡跟記憶裡的味道有點差距,下手前可以自行斟酌可不可以接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牛粒
有台式馬卡龍之稱的「牛粒」算是螞蟻人比較能接受的甜點,在不少傳統麵包店都能遇到它,入口即化甜度真的是比較高,每一次吃都要再喝好幾口飲料化開糖分,這間在網路上滿多人推薦,位在南投的惠豐麵包店,主打五顏六色多樣化的選擇,像是咖啡、青蘋果、芋頭等口味都滿特別的。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椪糖
在台南孔廟商圈裡就能DIY手作椪糖,看到分離的糖攪拌、冷卻、凝固,一次次的反覆動作膨脹至平時所見的樣子,真的覺得很神奇~想到台北俗的我第一次做還邊看邊驚呼好幾聲,雖然看似簡單卻非常需要技巧,記得下次經過路過,千萬要停下腳步實做看看才知道它的厲害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綠豆饌
不論你是看到「綠豆饌」還是「綠豆蒜」都跟蒜頭沒關係啦!不少人第一次聽到或看到這名字還以為是參了蒜頭的綠豆直接對它倒退三步,之所以叫「綠豆饌」是因為去殼後的綠豆很像搗碎的蒜頭,吃起來比起綠豆更軟綿,配上平時吃冰品的各式佐料都很不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龍鬚糖
以前小時候最喜歡窩在攤車旁看著手藝精湛的師傅製作龍鬚糖,龍鬚糖是由糯米粉和麥芽糖組合而成,細絲貌配上花生、芝麻,甜而不膩化在口中真是討人喜歡~長大後真的鮮少看見它的蹤影,不過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結合不同的創新口味,例如因應季節推出各式水果內餡,酸甜滋味也很不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麥芽餅
麥芽餅算是辨認度比較高的傳統小點,現在在街邊也很常看到賣一支像棒棒糖的款式,不然就是賣場裡桶裝的小巧造型,每次看電視都不自覺一口接一口吃下肚~接下來推薦一間位在新竹城隍廟附近超過六十年的古早味老店,最擄獲編心的就是這款外層酥脆裡頭裹入白色麥芽,再加上花生角與香菜的麥芽餅,如果不敢吃香菜的可以跟老闆娘說不要加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以上就是我盤點十二個傳統小點,是不是也跟著懷念起來啦?趕快記好它們的名字,去大街小巷裡尋找蹤跡品嚐一番吧!如果你也有特別的點心推薦,歡迎一起來分享。
品嘗傳統小點時所要帶的隨身小物,就讓小包幫你一次收納,請看我們的小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