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 AKKO

傳統代理商或 select shop 要選品牌,選完後,要選單品,在有限預算要備貨,並順利的在公司的通路販售,且希望得到最高的銷售率,這是一個辛苦的工作——採購。

 
經營 select shop 10 年後,現在看到這樣職缺的產生,電商平台的「採購」。
基本上邏輯是一樣的,就是選品進來到自家平台販售,但一般來說都是所謂的 PM 在執行這樣的工作,不過有部分電商會稱之為「採購」。
 
現在各大電商競爭白熱化,多數電商品牌也都跨平台經營,造成惡性競爭、折扣 ,讓廠商叫苦連天。有人發現這樣不行下去,一定要讓廠商能賺錢,「折扣」不是長期的經營方法 , 甚至影響品牌,「獨特與獨家才是王道」的意識下,因此策展、團購、限時檔期電商平台應運而生。
 
凡舉 friDay 的 Fresh、Citiesocial、GQshop…等,看廣一點,甚至到募資/預購,小眾設計也慢慢產生,像是 limitstyle、pinkoi、zeczec 都算。
 
 
問題來了,哪來這麼多品牌?
台灣代理商有這麼多嗎?
怎麼談?談甚麼?
 
這真的是專業工作,不該讓 PM or 業務兼職完成。
 
 
所以經營 select shop 的各位,甚至時裝編輯者,有一點點曙光了?
 
誰天天開著各大網站看秀看型錄?
誰天天在看品牌看趨勢?
誰一個月要看數十本服裝雜物雜誌?
誰可以對大大小小品牌如數家珍?
誰天天掛在 tumblr / Instagram…等社群平台?
誰在享受生活態度?
 
 
各電商搶品牌,已經可以預見了
搶甚麼品牌?
 
能清楚分辨品牌後續供貨能力與定位嗎?
還要符合電商的先天血統與營運方法,並能知道這品牌傳達的態度,進而跟行銷與視覺人員溝通做出一檔檔的漂亮檔期嗎?
(找品牌,一定是從生活態度下手,你才有辦法想到後續的檔期與 Image)
 
最現實的,找進來,供貨能力和相關數據分析,也必須了解,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工作,我想這職位,以後會很吃香。各大電商也不要鐵齒,雖然小眾的文化甚至 Select Shop 一路走來,非常辛苦,小小小小的成長,但我在 H&M / GU / forever 21…等快時尚品牌,看到一群一群的國中生,由一個意見領袖帶領著大家挑衣服選衣服,他們從小對美感的培養,加上台灣辛苦的藝術雜誌工作者努力著,有一天消費者能分辨這不同,那一天不會再有人拿 uniqlo 的價格來跟 BEAMS 比較了(我沒說不能買 uniqlo , 買設計師品牌的人也會買 uniqlo,只是他們不會拿「價格」來比較「價值」),類日本伊勢丹的百貨公司,因此也會產生的(電商也是)
 
 
帽子 / BEAUTY & YOUTH
襯衫 / plain-me
褲子 / uniqlo
鞋子 / new balance 998
 

– – – – – – – – – –

 

後記,大概幾個問題,問問自己看看。
 
1. Zara 到底是甚麼定位的品牌,你清楚嗎?你會拿來跟誰比較?
2. 日本伊勢丹百貨跟台灣新光三越有甚麼不同?
3. DW 是什麼?怎麼竄起的?他的定位與經營模式?
4. 團團是什麼?Artifact 是甚麼?03 又是什麼?plain-me 是什麼?
5. 設計師品牌的價格較高,到底給消費者帶來甚麼?
6. 電商原生需要的品牌,需要甚麼特點?
7. 這不過就是 PCHOME 也有賣的水袋 vapur,為什麼 the pool AOYAMA 跟他聯名?

 

講一堆,我只想說,電商平台想往獨特、首賣、獨家、策展、生活態度…等方面走,也是要有真正專業能力的採購才是關鍵。
喜歡文化,喜歡享受生活喜歡獨立設計師的各位,市場,有一天會來我們身邊的!